代理委托協議_代理委托協議哪里查

導讀:
(拍大腿)您知道嗎?去年有六成經濟糾紛與代理協議有關。咱們今天用最直白的話,把代理委托那些坑說明白。
一、代理協議就是張特殊"借條"
代理協議和借條一樣重要。區別在于借條借的是錢,代理協議借的是辦事權利。法律規定代理人必須在約定范圍內行事,就像借車不能用來闖紅燈。
簽協議要寫清五件事:雙方姓名、代理事項、權限范圍、報酬計算、違約條款。好比租房合同要寫地址、租金、押金。去年王老板找人代銷茶葉,沒寫銷售區域,結果代理商跨省串貨,賠了二十萬。
查對方資質就像買菜看保質期。簽合同前要查企業信用信息,看有沒有經營異常。上裁判文書網搜公司名字,有訴訟記錄的要當心。城南李老板去年找的代購公司,簽約后才發現被列入失信名單。
二、這些案例讓你看清風險
城西趙總的案例很典型。他讓業務員代簽合同,沒限制簽約金額。結果業務員私下簽了十倍訂單,客戶索賠時公司只能認栽。關鍵要在協議寫明"單筆合同超5萬需書面確認"。
孫阿姨的案例更揪心。她讓侄子代管房子,協議沒禁止轉租。侄子把房子租給傳銷組織,警察上門才發現。現在房東也要擔責,因為協議沒寫"不得轉租"。
有個細節要注意:微信聊天記錄能當證據。去年馬老板和代理人口頭約定分成比例,后來對方不認賬。法院采信了微信聊天記錄,判代理人補足8萬元差價。
三、遇見糾紛怎么辦
第一步翻合同找漏洞。就像看病先查病歷,重點看權限條款和違約條款。有個家具廠在合同里找到"未授權代收貨款",成功追回被私吞的53萬貨款。
第二步固定證據鏈。包括合同原件、轉賬記錄、溝通記錄。去年網紅帶貨案,商家靠直播錄屏證明代理人虛假宣傳,挽回百萬損失。
第三步選對法院起訴。合同有約定按約定,沒約定去被告所在地。注意訴訟時效是三年,超過期限法院不受理。有個海鮮商拖了四年才起訴,白白損失90萬。
四、錢的問題要算明白
代理費計算方式要具體。別說"按利潤分成",要寫"按凈利潤的15%結算,凈利潤=銷售收入減進貨成本減物流費用"。去年有家服裝廠因此少付了7萬代理費。
墊付費用報銷要限定標準。明確哪些費用能報,需要什么票據,多久內報銷。建議加上"每月15日前提交上月費用清單,逾期視為放棄"。有個案子里,代理人三年后才拿發票報銷,法院判超過合理期限。
違約金別寫太高。法律規定一般不超過實際損失30%。某快遞代理商合同寫"違約賠100萬",實際損失只有40萬,法院最終調低到12萬。
五、法院判案看這些重點
法官主要看三點:是否有授權、是否越權、是否善意。去年有個案例,代理人用偽造的授權書簽合同,法院判公司不用擔責,因為相對方未盡審查義務。
民法典第172條很重要。表見代理情況下,即便沒授權,公司也要負責。某超市員工私刻公章簽約,因超市管理疏忽,被判賠償供應商80萬。
惡意串通必輸官司。代理人與第三方勾結損害委托人,合同無效。有家藥廠代理把客戶轉給競爭對手,法院判賠償所得利潤的三倍。
防坑口訣記心上:簽約查資質,權限寫得細,錢款定期對,溝通留痕跡。每月核對賬目,發現問題及時叫停。重要事項必須書面確認,微信回復"好的"也算數。
(看表)最后提醒:別省律師費。花三千塊咨詢費,可能避免三十萬損失。合同模板網上有,但關鍵條款要量身定制。記住,代理關系不是談戀愛,白紙黑字最保險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