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撫養子女的法律責任_不撫養子女的法律責任是什么

導讀:
(整理衣襟正色道)咱們今天要仔細說說父母不養孩子這事該怎么處理。先來看幾個真實情況,再教大家具體應對辦法。法律條文都會用大白話解釋清楚,保證您聽完就能用上。
一、現實比電視劇更揪心
去年全國法院處理的撫養費案子超過12萬件。居委會張大媽說,她見過最心酸的孩子,冬天穿著露腳脖子的褲子來開證明。孩子媽媽在菜市場賣菜,供不起孩子中午在學校吃飯。
法律不是擺設。《民法典》第1071條寫得清楚:父母不養孩子,孩子可以要撫養費。法院能判父母按月給錢,要是賴賬,法院能直接從工資卡扣錢,連支付寶賬戶都能凍結。
二、五步維權操作指南
第一步:收集證據要全面
拍下孩子破舊的衣服鞋子,錄下空米缸的視頻。每月1號發微信問對方:"這個月孩子生活費1500,學費2000,怎么支付?"對方不回復,這些聊天記錄就是法庭證據。
第二步:先找街道調解
別急著打官司,先去街道婦女兒童維權站。去年王家媳婦通過調解員找到男方單位領導,三天后撫養費就到賬了。街道干部熟悉當地情況,處理起來比法院快。
第三步:寫起訴狀要動情
別寫冷冰冰的法律術語。試試這樣寫:"孩子發高燒去醫院,打車錢都是借的。孩子問爸爸是不是不要他了,我聽著心里滴血。"法官也是人,這種真情實感比數據更打動人。
第四步:強制執行有技巧
判決后對方不給錢,馬上去法院申請查財產。上個月有個案例,法院發現男方給情人買了車,直接把車拍賣付撫養費。記得申請"限制高消費",讓賴賬的人坐不了飛機高鐵。
第五步:嚴重情況要報警
安徽有個親爹三年不給錢還玩失蹤,最后被判遺棄罪坐牢兩年。《刑法》第261條規定,不養孩子情節惡劣的,能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。這就和抓老賴一樣,該用刑事手段時別手軟。
三、常見錯誤要避開
1. 別信"等孩子大了再給錢"的說法。雖然訴訟時效從孩子18歲算起,但時間久了證據可能丟失。
2. 別私下寫協議。李阿姨和前夫手寫協議約定每月500元,對方賴賬說沒按手印。應該去公證處辦正式協議,費用政府補貼八成。
3. 別只要基本生活費。課外班、醫療費、夏令營費用都能要。最高法院明確說,撫養費要保證孩子達到當地平均生活水平。
四、真實案例增信心
去年處理過這樣一個案子:單親媽媽打三份工養孩子,前夫開公司住別墅卻說沒錢。我們查到他在澳門賭博的記錄,法院直接從公司股份里劃錢付撫養費。法律武器要用對方法才有效。
五、最新政策要知道
最高法院去年出新規,撫養費案件必須快速辦理。現在網上就能立案,訴訟費只要50元。記住你不是在要錢,是在給孩子討公道。老話說得好,父母不養小的,老了也別指望孩子養老。
(起身整理材料)今天就說到這兒。有需要的現在可以去街道辦咨詢,帶著身份證和孩子的出生證明。法律永遠站在孩子這邊,咱們一起為孩子撐腰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