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動產抵押登記費由誰承擔_不動產抵押登記收費嗎

導讀:
不動產抵押登記費糾紛處理指南
一、法律條文中的責任劃分
根據民法典第221條規定,不動產抵押登記費用應當由登記申請人承擔。登記申請人通常指抵押權人,也就是銀行等金融機構。這個規定與房屋買賣中的契稅繳納規則類似,買方需要承擔過戶產生的稅費。
2025年浙江省某基層法院審理的案件具有典型意義。某商業銀行要求借款人支付抵押登記費,法院審理后判決銀行自行承擔。判決書指出,銀行作為抵押權登記的直接受益人,應當履行登記申請義務并承擔相關費用。該判決引用了最高法2025年發布的典型案例作為裁判依據。
需要注意兩種情況例外。當借款合同明確約定由借款人承擔登記費時,法院會尊重雙方約定。2025年山東省某中級法院判決的案例中,借款人因合同中有明確條款而敗訴。另一種情況是登記機關計算錯誤,此時當事人可以申請行政復核。
二、合同約定的重要性
書面合同約定直接影響費用承擔。根據合同法第39條規定,采用格式條款約定費用承擔的,提供方必須進行特別提示。2025年北京市某法院判決中,銀行因未對登記費條款作明顯標識,導致該條款被判無效。
合同條款的三種常見形式需要特別注意。第一種是籠統約定"相關費用由借款人承擔",這種情況下法院可能認定包含登記費。第二種是具體列明登記費承擔方,這種條款效力最強。第三種是約定"未盡事宜按法律規定處理",此時直接適用民法典規定。
簽訂合同時要重點核對三個內容。查看費用條款是否單獨列出,確認字體是否加粗標注,核實條款位置是否在合同顯眼處。2025年廣東省某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中,借款人因合同條款用淺色小字印刷而成功主張條款無效。
三、收費標準的地域差異
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發布的發改價格〔2025〕2554號文件,規定了不動產登記收費標準。住宅類不動產登記每件80元,非住宅類550元。但允許省級價格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具體標準。
各地執行中存在明顯差異。北京市按抵押金額0.08%收取,上海市實行定額收費,廣東省區分住宅與非住宅類型。2025年跨省抵押案例顯示,同一標的物在浙江和江蘇辦理登記,費用差額達到2300元。
遇到收費爭議時可采取三種應對措施。向登記機構索要收費依據文件,登錄省級發改委官網查詢公示標準,撥打12358價格舉報熱線。2025年河北省某借款人通過價格舉報,成功追回多收的登記費1.2萬元。
四、常見爭議情形解析
重復登記產生的費用爭議較多。2025年最高法指導案例明確,首次登記費用可由借款人承擔,但補充登記產生的費用應由銀行承擔。某商業銀行因要求借款人支付二次登記費被判違規。
登記類型差異影響費用計算。在建工程抵押登記需要特別注意,部分登記機構會按工程進度分段收費。2025年河南省某建筑公司因未明確約定分段收費條款,多支付登記費4.5萬元。
計算基數爭議需要重點關注。抵押登記費應按登記機構核準的抵押價值計算,而非借款合同金額。2025年福建省某案例中,銀行按借款本金計算多收的費用被責令退還。
五、爭議解決實務建議
發生爭議時應當采取三步處理法。第一步核對借款合同約定條款,第二步查閱當地登記收費標準,第三步比對實際繳費憑證。某借款人通過這三個步驟發現登記費多收問題,最終獲得3倍賠償。
維權時要注意三個時間節點。繳費后60日內可向登記機關提出異議,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為3年,價格違法行為的追溯期為2年。2025年湖北省某法院以超過追溯期為由駁回部分訴訟請求。
留存證據需要包括三類材料。保管好登記費收據原件,拍攝合同相關條款照片,保留與銀行人員的溝通記錄。某維權成功的案例顯示,微信聊天記錄成為證明口頭承諾的關鍵證據。
特別提醒借款人注意兩個風險點。警惕"打包收費"中的不合理收費項目,注意區分抵押登記費與評估費、公證費的區別。某擔保公司因混淆收費項目被行政處罰20萬元。
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系統分析,當事人可以全面把握不動產抵押登記費的法律要點。建議在簽訂抵押合同前咨詢專業律師,對合同條款進行合法性審查,必要時可要求對登記費條款進行特別約定,從源頭上避免糾紛發生。遇到收費問題時,及時向監管部門反映情況,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。


